速录师,一个新兴的职业

2012-05-27 新闻资讯 372
A⁺AA⁻

不知从哪天开始,在各种会议场合,经常会出现一个特殊的参会人员——速录师。速录师,就是运用速录机设备,以每分钟200~400字的录入速度,将说话人的声音同步记录在电脑里,做到“言出字现、音落字出”的记录过程的人员。

“在普及方面,可以非常自信地说,我们国家速录做得是全世界最好的。因为我们成功开发了速录服务,使得各种各样的会议都可以享受速记这样一个高端服务,这在美国是望尘莫及的。”北京市速记协会副理事长唐可为介绍说,尽管速录发端于美国,但在美国收费却是非常高的。“因为他们没有我们这种行业协会下的速记服务公司,培训费用也很高。美国速录人员主要在司法界,由于没有书记员岗位,便由全美法庭速录师学会委派速记员。”而在我国,由北京市速记协会授权培训的各公司机构,对学员提出的标准及对培训时间的要求,都大大降低了这一高门槛。高中以上学历水平,六个月至一年培训时间,便能塑造一位胜任一般会议速记工作的速录师。速录服务自然不会像美国如此“昂贵”得高不可攀。目前,速记服务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等会议比较密集的大型城市,而这些城市对速记行业的认知度也比较高。例如北京,每天大概有一两百场会议,但真正用到速记服务的,不超过1/10,而就是这1/10,现在业内的速录师也是应接不暇,不能完全满足需要。

速录就业成“亮点”

“不管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,我们的速录事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我们行业协会首先要保证让每一个速录师喜欢自己的职业。”基于这一特殊职业的责任,唐可为给出了很多细致却颇为有力的解释。“我们速录师没有一个患职业病。这是很难做到的。”协会针对速录工作,潜心研究速录机设计,及速录师工作姿态等等细微环节,以科学家钻研精神不断改进相关配套软硬件,以确保速录师的职业吸引力。速录,在我国至今十几年的推广使用,确实带动了大量就业。据介绍,协会在法院一个项目上,就在全国范围内解决了5万人就业。“速录人员的事业,不论是创新文字记载的意义,还是输送‘特岗’人才,速录,都确实需要被推至一定的高度。我们日益渴望拥有一个国家层面的支撑系统,而不仅仅是现在这样由下而上的一点点推广。”历史专业出身的唐可为乐观地审视速录的发展阶段和趋势。在他看来,速录师对当下人才就业形势的改变,已然从某种程度上为国家全面推广,落实了一项颇具成效的实验。“我们现在广泛和全国各地院校开展合作,其中那些很重视开设速录课程,并能够成功实施教学的学校,他们的就业绝对是其院校出色的亮点。”

微信

微信

微信

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