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10的中国科协年会上,速录师们灵巧的手指上下翻飞,从容地敲击着摆放在双腿上的速录机键盘,以平均每分钟220个字的打字速度,将领导、院士的发言“翻译”成了文字,演讲内容几乎同步出现在电脑屏幕前,做到“语音落、记录完、文稿成”。这种用手指追赶声音,让珍贵的资料得以保存的神奇本领,正是速录师的绝技。
据了解,目前速录行业人才稀缺,在桂林不上10人。那么,速录师到底是怎么培训出来的,这一行业究竟有多少背后的故事呢?
用手指追赶声音,实现“文字直播”
一个30厘米见方的速录机,用一根数据线连接到电脑上,就是速录师实现“文字直播”的全部“法宝”。在此前的第十二届科协年会的一次专题报告会上,速录师用不可思议的速度在速录机的特制键盘上飞快地敲击,演讲者的话音刚落,同声记录随即完成。
速录师冯榆程告诉记者,她现场的录入速度是每分钟220个字以上,基本上是人们说话的平均速度,完全可以实现“语音落、文字现”。在外人看来,速录师工作时,就好像在弹钢琴,手指随着讲话人的语音在键盘上不断地跳跃。
“速录机采用的是全拼输入,速录的秘诀在于它特制的键盘,24个键位,从中间分开,左右手各控制对称的12个键。”说着,冯榆程演示了“年会”两字的打法。眨眼间只见她双手十指同时按下了键盘,速录机就显示出“XBDINA XGUE”一串字母,而电脑屏幕上则马上显示出“年会”。
见记者一脸的疑惑,冯榆程解释了速录机的原理:键位和键位的组合代表不同声母和韵母,再靠声母和韵母的组合来打出汉字。一些字母需要同时按下两三个键才能生成,例如上述的“XBD”3个字母代表的是声母“n”,“XG”代表的是声母“h”。
冯榆程指着摆放在膝盖上的速录机总结说:“速录师采取多指并击的方法来击打键盘,一台速录机因为两手同时使用,相当于‘左手画圆右手画方’,一次敲击最少出两个字,速度自然就快了。”
靠着这种多键并击的技术,以及对键位组合的熟练程度,速录师得以追赶语言和思维,达到边听边打的效果。